最新一季《華人健康網》健康調查局「自己的健康自己說—過敏篇」單元問卷統計發現,無論鼻過敏或皮膚過敏族群,都有較高比例選擇攝取益生菌來預防過敏,儼然成為「抗敏神器」,但益生菌真有那麼神?什麼樣的過敏都能抵禦嗎?
益生菌CP值高 較受大眾青睞
腸胃道是人體細菌數量最多的地方,但並非所有的細菌都不好,菌叢還分為好菌、壞菌、中間菌,如果壞菌太多就會成為致病溫床。人體有幾道抵抗細菌入侵的防線,腸黏膜屬於第一道防線的重要功臣,它就像是城牆,需要許多好菌衛兵幫忙看守,壞菌則是扮演敵人的角色,中間菌像牆頭草,哪邊人多力量大就往哪邊倒,所以需要不斷維持好菌的強大勢力,才能不受壞菌的趁虛而入,穿過腸黏膜進到體內搗蛋、攻城掠地,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讓身體狀況百出。
高馥詩營養師表示,各類型的過敏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免疫力太高會使得免疫系統紊亂,益生菌雖說不能治百病,但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培養腸胃道內的好菌勢力,維持免疫系統的平衡,自然對抗過敏有一定的幫助,加上各種體質都適用,大人、小孩、孕婦、重症術後患者都能吃,且取得容易,又能幫助腸胃蠕動改善排便不暢,附加價值高,所以被廣大族群接受度較高。
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也指出,益生菌能否抗過敏尚無定論,但在研究中已觀察到的確具有以下6項機制:
1 )改善了粘膜屏障功能。
2 )食物抗原的降解。
3 )調節腸道菌群組成和活性。
4 )刺激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的產生。
5 )改變粘液產生。
6 )直接免疫調節。
益生菌這麼多該怎麼挑?
營養師高馥詩認為只要能被製作出來的益生菌都是好菌,世界上存在的菌種實在太多,很難指稱哪種菌就特別好。但人體很奧妙,同時具有強酸pH2~3等級用來消化食物的胃酸,以及能將強酸轉為弱鹼性(pH8~9)的小腸 消化液,所以,能夠被吃進體內經過又酸又鹼的考驗還能存活下來的益生菌,才能有效達到培養腸胃道好菌的目標,可以做為優先選擇的考量。
在形態上,建議以粉狀為主,因為液態的益生菌(如:優酪乳、發酵乳)通常會附帶許多添加物,尤其熱量、糖份的比例可能遠遠凌駕於益生菌本身,反而造成人體更重的負擔;而且這類型乳酸菌飲品因為成本低廉,所以內含的菌種、菌相都較少,不能和保健食品等級富含幾十億支菌數相提並論,而且液態的優酪乳無法保證從製造、包裝、運輸、保存的過程當中讓益生菌在適合的環境下生存,進而不斷耗損,等民眾購買吃下肚的時候,益生菌的含量恐怕所剩無幾。
趙順榮藥師補充說道,每種菌株有不同優勢,如果有針對腸胃道改善需求,就可以選擇常見7種菌株成分(短岐桿菌、短雙岐桿菌、長雙岐桿菌、發酵乳桿菌、植物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鼠李糖桿菌),至於在皮膚過敏方面在臨床上則沒有研究印證哪種菌株可以有效改善,基本上,大品牌、通過衛福部認證檢驗機構檢測的產品較具安全規範。
營養師高馥詩也提醒,衛生福利部已於2019年7月1日正式實行,限制具有抗藥性「原料『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之使用」(衛福部公告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3&id=24562),業者在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也是民眾在選用益生菌產品時重要的參考。
益生菌搭配蔬果一起吃 效果加倍好棒棒
趙藥師建議民眾最好在睡前攝取,讓益生菌可以在睡眠期間不受其他干擾下好好作用,並提醒食用時該注意的4個重點:
-
不能高溫沖泡。水溫70℃以上幾乎就把益生菌殺光光了,等於在吃屍體,都浪費了。
-
與其他保健食品、中藥至少間隔2小時以上,避免交互作用降低功效,尤其是抗生素,因為抗生素的用途就是殺菌,不管好菌、壞菌通通殺光光,所以這時候補充益生菌等於浪費。
-
不要搭配其他飲料(如:茶、咖啡…等)
-
搭配蔬果一起吃。因為蔬果當中的「菊苣纖維」除了能幫助排便以外,還是益生菌的主食,能夠幫助活化益生菌,讓功效加乘。
益生菌是口服經過層層關卡才到腸道,因此變數也很多,每個人的體質和狀況可能都會影響到益生菌的效果,還是要靠平時的健康飲食與作息才有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