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屬於自體免疫疾病、又必需定期回診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特別擔心「免疫力不好,進出醫院更容易感染?」
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中心陳得源副院長強調,自體免疫疾病是不正常的免疫力過度活化而「誤傷友軍」,攻擊自已的關節等組織,造成正常的免疫力反而被壓抑,無法「有效抗敵」,唯有配合治療、規律用藥,使疾病控制穩定,才能讓免疫力回歸正常。所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還是應該按時回診,且遵醫囑治療。
陳得源也特別整理3月上旬歐洲疫情爆發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 EULAR )提出的建議,供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參考:
1.病情控制穩定的病人不要因擔心感染而自行減藥、停藥,以免病情復發反而影響正常免疫功能。陳得源強調,萬一不正常免疫再度活化,可能要用更多藥物控制病情避免惡化,更增加感染風險,陷入惡性循環。
2.若有旅遊史、接觸史、且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包括嗅覺障礙),建議至醫院急診診治,必要時接受篩檢。
3.若被檢測出病毒陽性,建議在醫師評估下,先暫時停用生物製劑等二線藥物,但繼續使用一線口服藥物,讓病情持續穩定及免疫系統維持最好的狀態;陳得源也說:「之前有研究顯示奎寧類藥物有減少新冠病毒複製的效果,剛好此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藥。」所以病人別怕用藥,有疑慮要先和醫師溝通。
4.未來若新冠病毒疫苗順利上巿,建議病人施打疫苗。
歐美疫情的爆發也突顯了台灣防疫超前部署的卓越成效,各醫院及早啟動分艙分流,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包括嗅覺障礙)、肺炎等有疑慮的病人集中在特定區域診療,和其他病人區隔;再加上進入醫院需量體溫、查詢旅遊史、接觸史並戴口罩,「和其他人群密集的場所、大眾交通工具相比,來醫院看門診的風險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陳得源表示,中國醫院大學附設醫院也針對近14天由國外入境的約診病人,確認是否須延後看診,若有就診必要則分流至獨立區域的防疫門診,和一般門診病人區隔;而風免中心的病人若有需要可透過電話諮詢個管師,需要到醫院打生物製劑的病人也會特別安排,減少在醫院停留的時間。
「病情穩定最重要!」從SARS、新冠病毒,到未來可能還有其他新興傳染病,陳得源呼龥病人,不要因為過度的恐慌而忽略原本的疾病,尤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有長足進步,醫師可以根據病人的需求——像是年紀較大、有肺部病變或其他糖尿病、高血壓等共病,選擇相對低風險的藥物;或是不想打針,常旅遊、出差的病人,可選擇效果等同針劑的小分子口服標靶藥。「藥物的蓬勃發展,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褔音。」陳得源鼓勵病人一定要積極配合藥物治療,不要輕易放棄。
留言列表